国产精品黑丝_美媚馆rtmma人体欣赏_jizz在线观看国产精品_美剧欲奴第二季在线观看全集

中國領先的互聯網簽證服務提供商

中國簽證資訊網

全國:400-990-4166 北京:010-85656691
當前位置:中國簽證資訊網 > 出境資訊 > 各國概況 >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概況 非洲國家

  【國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過去的黑暗歲月。

  【國徽】 為一只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征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國花】 蓮花

  【國石】 橄欖石

  【面積】 100.145萬平方公里。

  【人口】 7190萬(截至2004年12月31日)。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占16%。

  【語言】 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首都】 開羅(Cairo),人口776.5萬(2004年12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開羅(含開羅、吉薩和蓋爾尤比三省)人口約1665萬(2003年1月),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國家元首】 總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i Mubarak),1981年10月13日當選。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1999年9月26日三次連任。

  【國慶日】 7月23日(1952年)

       【簽證】埃及商務簽證埃及旅游簽證

  【簡況】 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于亞洲西南部。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并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約2900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12°C,7月26°C。其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C。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當時國王稱法老,主要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后王朝時期,30個王朝。古王國開始大規模建金字塔。中王國經濟發展、文藝復興。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后王朝時期,內亂頻繁,外患不斷,國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間,埃相繼被希臘和羅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一個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英軍占領后成為英“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宣布埃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并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政治】 穆巴拉克總統1981年執政以來,堅持“和平、穩定、發展”戰略,著力穩定國內局勢,發展民族經濟,緩和與反對黨的矛盾,嚴厲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政績顯著,執政地位較穩固。近年來,埃在加強政權建設、鞏固執政黨地位的同時,謹慎推進經濟改革。2004年,埃政局繼續保持穩定。民族民主黨(NDP)執政地位進一步加強。7月,穆對內閣進行全面改組,任命艾哈邁德•納齊夫擔任總理,14位新人入閣。

  【憲法】 永久憲法于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任期6年。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并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文。

  【人民議會】 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定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準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并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本屆議會于2000年12月通過全民選舉產生,有議員454人,一半議員是工人和農民,其中10人由總統任命。454個議席中,執政的民族民主黨成員388名,其余為獨立人士和反對黨成員。議長艾哈邁德•法塔希•蘇魯爾(Ahmed Fathy Sorour),1990年12月13日當選,1995年12月13日和2000年12月13日兩次連任。本屆議會下設憲法和立法,計劃和預算,經濟事務,外交關系,阿拉伯事務,國防、國家安全和國家動員,建議和申訴,勞動力,工業和能源,農業和灌溉,教育和科研,宗教和社會事務,文化、新聞和旅游,衛生和環境事務,交通和運輸,住房、公共工程和建設,地方管理和民間組織以及青年等18個委員會。

  【協商會議】 協商會議是薩達特總統于1979年提出建立并寫入憲法的。1980年11月1日,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協商會議議員三分之二由各階層、機構和派別選舉產生,其中一半應是工人和農民;三分之一由總統任命。

  根據憲法規定,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并立存在但無立法權和監督權的咨詢機構。每屆任期6年,3年改選一半委員,可連選連任,亦可再次任命。264名議員中的176名由選舉產生,其余88名由總統任命。協商會議設主席、副主席。本屆協商會議共有264名議員,其中民族民主黨成員占絕大多數, 2004年6月,協商會議對88個議席進行改選,民族民主黨獲70席。主席穆罕默德•薩福瓦特•謝里夫(Muhamed Safwat El-Sherif),2004年6月當選。本屆協商會議下設憲法和立法,教育、科研和青年,財政和經濟,阿拉伯、外交和國家安全事務,工業生產和能源,人力資源管理和地方管理,文化、旅游和新聞,衛生、人口和環境,農業生產、灌溉和農墾等9個委員會。每一委員會約有40名委員。除正、副主席外,每個委員都參加一個委員會的工作。

  【政府】 本屆政府于2004年7月12日由穆巴拉克總統任命組成,主要成員是:總理艾哈邁德•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納齊夫博士(Dr.Ahmad Mahoud Muhammad Nazif),國防和軍工生產部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元帥(Mohammed Hussein Tantawi),外交部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 (Ahmed Abul Gheit),內政部長哈比卜•易卜拉欣•阿德里(Habib Ibrahim El Adly),財政部長尤素夫•布特羅斯•加利(Youssef Boutros Ghali),外貿與工業部長拉希德•穆罕默德•拉希德•侯賽因(Rashid Mohamed Rashid),國際合作部長法依扎•穆罕默德•阿布•納佳(女)(Fayza Mohammed Abu Naga)等。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6個省:開羅省、吉薩省、蓋勒尤比省、曼努菲亞省、杜姆亞特省、達卡利亞省、卡夫拉•謝赫省、貝尼•蘇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亞省、索哈杰省、基納省、阿斯旺省、紅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亞歷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亞省、蘇伊士省、東部省、馬特魯省。此外還有盧克索直轄市。

  【司法機構】 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最高法院院長法特希•哈里發大法官(Fathi Khalifa),總檢察長馬希爾•阿卜杜勒•瓦希德(Maher Abdal Wahid)。

  【政黨】 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于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總統任主席。1977年開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17個合法政黨,其中主要合法政黨有11個:

  (1)民族民主黨(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執政黨,1978年7月成立,同年10月阿拉伯社會主義黨并入。黨員約140萬(2004年9月)。2002年9月15-17日,民族民主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納賽爾城開羅體育場舉行,穆巴拉克總統連任該黨主席,協商會議主席穆罕默德•薩福瓦特•謝里夫當選為總書記。2004年9月,民族民主黨召開八大二屆年會。

  (2)新華夫脫黨(New Wafd Party):主要反對黨,1978年2月成立,黨員約50萬人。該黨在政治上要求制定新憲法,經濟上主張市場經濟,外交上贊同阿拉伯團結。主席努爾曼•古馬(2000年9月當選)。

  (3)社會主義工黨(Socialist Labour Party):反對黨,1978年12月成立,黨員約40萬。該黨在政治上強調實行民主,經濟上主張自力更生。主席易卜拉欣•舒克里(Ibrahim Shukri)。

  (4)自由者黨(Liberal Party):右派黨,1976年11月成立。其前身是1976年從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分離出來的自由社會主義者論壇。黨員約50萬人。該黨在政治上要求取消緊急狀態法,取消對新聞和成立政黨自由的限制,經濟上主張全面經濟改革,國營企業私有化,對外主張阿拉伯統一。

  (5)阿拉伯民主納賽爾主義黨(Arab Democratic Nasserist Party):左派黨,1992年4月成立。黨員約20萬。該黨的政治綱領是主張阿拉伯團結、民主和納賽爾主義。2002年7月,該黨第三次大會在開羅召開,迪亞•丁•達烏德(Diaed Din DAWOUD)蟬聯主席。

  (6)民族進步統一集團黨(National Progressive Unionist Party):左派黨,前身是1975年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內的左翼勢力―民族進步論壇,1976年11月改為現名。黨員約5萬人。該黨在政治上主張促進民主,經濟上主張走獨立發展經濟的道路。主席里法特•賽義德(2003年12月當選)。

  (7)烏瑪黨(Al-Umma Party):反對黨,1983年7月成立。其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烏瑪黨。主席艾哈巴德•薩巴希(Ahbad SABASHI)。

  (8)青年埃及黨(Young Egypt Party):反對黨,1990年4月成立。黨員約1200人。政治上主張修改憲法和有關自由、人權的法律,經濟上主張改革開放,發展國營企業。主席賈馬勒•拉比爾。現已停止活動。

  (9)民主聯合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反對黨,1990年4月成立。主張實現埃及、蘇丹統一,并以此作為實現阿拉伯統一的第一步。主席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納姆•塔拉克(Muhammad Abd al-Moneim Turk)。

  (10)綠黨(Green Party):1990年4月成立。黨員約700人。主張保護環境,改良土壤,綠化祖國,變河灘為綠洲。主張與各黨派友好相處,共建國家。名譽主席哈桑•拉吉布(Hassan Rageb)(埃首任駐華大使,2004年1月去世),主席阿卜杜勒•梅內姆•阿薩爾。

  (11)互相支持黨(Al-Takaful Party):1995年1月成立。該黨宗旨是在社會、政治和經濟上互相支持,這種支持不僅限于埃及,而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最終達到全人類。創建人烏薩瑪•沙勒圖特(Osama Shaltout)。

  此外,還有社會主義阿拉伯埃及黨、民主人民黨、民主一代黨、民族和解黨、社會公正黨、2000年埃及黨、明天黨、自由社會憲法黨等19個合法政黨,以及目前仍處于非法狀態的埃及共產黨和穆斯林兄弟會等。

  【重要人物】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總統、民族民主黨主席。1928年5月4日生于曼努菲亞省一農民家庭。1949、1950年先后畢業于埃及軍事學院和空軍學院,1959、1961和1967年三次赴前蘇聯學習。歷任空軍學院教官和院長、轟炸機旅旅長、空軍基地司令、空軍參謀長等職。1972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空軍司令,1975年任副總統。1978年任民族民主黨副主席,1980年5月任該黨總書記。1981年10月當選總統,1982年 1月當選民族民主黨主席。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和1999年9月26日三次蟬聯總統。懂英文和俄文。愛好體育運動,特別是壁球。曾8次訪華,最近一次是2002年1月。艾哈邁德•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納齊夫:總理。1952年出生于開羅。1973年畢業于開羅大學工程學院,1976年獲開羅大學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隨后赴加拿大求學,并于1983年獲加拿大馬吉爾大學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1989-1998年間,任內閣信息和決策支持機構執行主任,參與建立政府各部信息中心。期間還擔任開羅大學工程學院教授。1999年10月入閣任通訊和信息部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閣員。2004年7月9日,受穆巴拉克總統任命組閣,出任總理。

  經濟  屬開放型市場經濟。隨著經濟改革和私有化進程的深入,國民經濟中的私有經濟快速增長,產值已占總值的75%左右。

  2004年,埃及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對埃經濟沖擊和影響減弱,本地區經濟發展、石油價格上漲給埃經濟復蘇帶來利好。埃新政府深化經濟改革,推出以經濟自由化,擴大開放,實現高增長為目標,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擴大出口為重點環節的經濟發展思路,采取開放型財政政策,加快推進關稅、稅收、金融改革和私有化進程。埃經濟復蘇較快,外匯收入不斷增加,國際收支出現贏余,對外貿易繼續增長,外匯儲備保持平穩,匯率基本穩定,外資增長較快。

  國內生產總值(2004財年):882億美元

  人均國民收入(2004財年):1212美元

  GDP實際增長(2004財年):4.3%

  貨幣名稱:埃及鎊

  匯率(2004年底):1美元=5.82埃鎊

  通貨膨脹率(2004年):11.9%

  失業率(2004年8月):9.9%

  外匯儲備(2004年12月):166億美元

  外債(2004年12月):289億美元

  (資料來源:英國經濟季評、埃及信息與支持決策中心)

  【資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37.8億桶(2004年4月),天然氣16萬億立方米(2004年12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2003-2004財年埃及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超過5850萬桶。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2004年,用電普及率達到人口的98.7%。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2004年,埃開采提煉石油、天然氣產值達518億埃磅,增長40%;石油出口1860萬噸,出口收入達43億美元。

  【工業】 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礦業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礦業從業人員約25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近30%。2003-2004財年工業產值達810億埃磅,年增長率為3.5%。埃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目前私營企業數量已占埃工業企業總數的80%,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農業】 埃及是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農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28%,農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8%。2003年全國可耕地面積為830萬費丹(1費丹合6.3市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57%。2003-2004財年,農業產值達703億埃磅,增長3.3%。埃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玉米 、甘蔗、水果、蔬菜等。近年來,小麥自給率61%,玉米56.6%,肉類80%,食油61.9%,食糖85%。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沖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著人口增長,埃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之一。農產品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

  【旅游業】 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收入居埃四大外匯收入之首。2004年旅游收入54.8億美元。2004年訪埃游客達800萬人次,比上年多500多萬人次。截至2004年4月,埃全國有五星級飯店32家,飯店客房14.2萬間。主要旅游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等。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近10000公里。開羅地鐵總長61公里。

  公路:總長48000公里。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7個港口,年吞吐總量為5200萬噸。商業船隊共有125艘輪船,總噸位達200萬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每天通過船只50艘左右。2004年,運河收入達28.5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通過船只約1.67萬艘,同比增長7%。

  空運:有民航飛機58架。2002年全國共有機場22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

  【電信信息】 近年來,埃大力發展電信和信息產業。2001年,埃電信業實現了17%的增長速度,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5%上升到3%。2003年,埃電信業的總投資額達到38.8億埃鎊。全國共有1080萬條電話線路,其中國際電話線路12000條,安裝電話的家庭達830萬戶,手機用戶500萬,因特網用戶210萬。

  【財政金融】 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旅游、石油、僑匯和蘇伊士運河四項收入。

  埃近年來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百萬埃鎊)

  財政年度 99/00 00/01 01/02 02/03

  總支出 95096 112614 126853 158600

  總收入 79385 97938 106100 130900

  總赤字 15711 14676 20753 27700

  埃近年來主要外匯收入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財政年度 00/01 01/02 02/03 03/04

  僑匯 31.62 30 29.46 37.6

  旅游 45.94 43 48 54.8

  蘇伊士運河 19.47 19.11 25.7 28.5

  石油 24.13 28 31 39.1

  2004年9月,埃首次發行總額為30億埃鎊(約合4.84億美元)的國庫券。

  【對外貿易】 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埃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等。為擴大對外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埃政府專門成立由總理領導的出口事務最高委員會,建立出口保險公司、出口發展銀行及技術委員會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發展民族工業,爭取生產更多的進口替代商品;(2)限制進口,特別是消費性制成品的進口;(3)爭取擴大出口,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4)適當擴大對等貿易,以解決埃外貿中進多出少的問題。2004財年埃外貿進出口總額284.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79.8億美元,進口額104.5億美元。

  埃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谷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鋼鐵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制品、鋼鐵、谷物和蔬菜。

  【外國援助】 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還有:德國、法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阿布扎比發展基金。2002年2月,埃及國際援助國會議在沙姆沙伊赫舉行,與會的國際金融機構和援助國代表承諾在未來3年向埃及提供103億美元援助,其中21億美元將在當年作為緊急援助提供給埃。2004年5月,埃及與歐盟簽署援助諒解備忘錄,歐盟據此向埃提供2.43億歐元無償贈款。

  【外國投資】 1974年6月,埃政府頒布第一個投資法,1989年頒布新投資法。1997年,埃政府為進一步吸引外資,頒布了“投資鼓勵與保障法”及實施條例,并于1998年、2000年對其實施條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2002年頒布了經濟特區法和實施細則。2004年,埃通過投資法修正案。自90年代中期以來,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加快,外國證券投資從無到有。截至2003年底,外國公司在埃及投資總額(含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累計達到843億美元,主要來自美、英、法、德、意和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石油領域吸引外資快速增長,2003-2004財年已達28億美元。

  人民生活 為改善人民生活,埃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并對大米、面包、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2004年,埃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舉措:加大改革和反腐敗力度;擴大就業,提高工資;加強社會保障,增加補貼,保證基本物資平價供應,保障低收入群體。

  軍事 總統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最高決策機構為國防委員會,主席由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是國防部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元帥。最高統帥和總司令通過總參謀部指揮全軍。實行義務兵和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

  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2萬,空軍3萬,防空軍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6萬人,邊防軍1.2萬人、公安部隊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文化教育 【教育】實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制度。全國有綜合性大學13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教師3萬名,大學生160萬名,基礎教育(含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2.3萬余所,學生1157余萬名。2004年,埃教育投入增加至180億埃鎊,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大學錄取人數增加8.6%,達26.83萬人。

  【新聞出版】 現有日報17家,各種期刊70多種。主要阿拉伯文報刊及其發行量為:《消息報》,60萬份;《金字塔報》,30-50萬份;《共和國報》,30-44萬份;《晚報》,4萬份。《金字塔經濟學家》,周刊,50萬份;《最后一點鐘》,周刊,10萬份;《圖畫》,周刊,8萬份;《魯茲•尤素福》,周刊,10萬份。主要英文報刊及其發行量:《埃及公報》,1萬份。主要法文報刊及其發行量為:《埃及前進報》,1.5萬份;《埃及日報》,3萬份。

  中東通訊社:埃國家通訊社,是目前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訊社,1956年2月創立。宣傳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種文字發稿。

  廣播電臺:全國現有265家廣播臺站。國家廣播電臺,1928年創建。目前每天用80個頻率、38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中東廣播電臺:建于1964年,主要為商業服務。亞歷山大廣播電臺:建于1960年,用阿拉伯語播音。2000年,埃開始通過“非洲之星”廣播衛星和尼羅河衛星等發射廣播節目,能覆蓋全世界。

  電視:在埃傳媒中占據突出地位。埃及電視臺建于1960年,現有電視臺站255座。目前埃電視頻道分中央、地方、衛星、專題等四類數十個頻道,節目覆蓋亞、非、歐、北美等地區。2001年6月,私營衛星電視頻道獲準開播。

  對外關系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國際事務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開羅現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埃前外長穆薩為現任阿盟秘書長。

  埃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2004年,埃及繼續奉行積極進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積極推動巴以問題解決,與其它阿國和國際社會共同致力于妥善解決伊拉克問題,成功推動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在埃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努力鞏固地區大國地位,加強同世界大國尤其是美國的關系。充當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并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雙邊關系,積極參與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組織和活動。目前,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的態度】

  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和平共處、互利合作原則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認為國際社會所有成員應共同參與聯合國事務,反對少數國家獨斷專行。各國應在尊重國家主權、無外來干涉的情況下發展民主、尊重人權。發展中國家有必要加強團結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中東和談:主張在安理會242、338號決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阿以爭端,在中東地區實現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強調以色列必須切實履行已達成的有關協議,歸還被占阿拉伯領土,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包括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的合法民族權利。譴責以政府對巴人采取的軍事打擊、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政策;強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人民的合法代表。支持敘利亞和黎巴嫩從中斷處恢復談判的立場,要求以歸還戈蘭高地,從謝巴農場全面撤軍。

  恐怖主義:認為恐怖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反對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掛鉤,反對將阿拉伯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與恐怖活動混為一談。主張堅決打擊任何形式、任何組織策劃的恐怖活動。呼吁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倡議聯合國在反恐問題上發揮主要作用并主持召開國際反恐大會。認為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在內的中東問題久拖不決以及由饑餓、壓迫引發的絕望情緒是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所在。

  伊拉克問題:反對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在美對伊戰爭問題上,支持包括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在內的各方為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所作的努力。戰后,對參與伊重建態度積極,強調應由伊民選代表執行并掌握政權,應盡快結束外國軍隊對伊占領,主張聯合國應在重建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

  蘇丹問題:支持蘇丹的國家統一,主張通過對話實現蘇民族和解,反對使用武力推翻蘇現政權、反對對蘇制裁。積極謀求在蘇民族和解進程中發揮主要調解作用,積極推動蘇南北和談。對聯合國解除對蘇制裁表示歡迎,積極推動美與蘇丹緩和關系。

  【同我國的關系】 埃及是第一個承認我國并同我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國家。1956年5月30日建交后,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1999年,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關系,雙邊關系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4年,中埃兩國各領域的友好合作繼續發展。

  政治關系與重要往來: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同埃及總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舉行會談,提出包括密切兩國政治關系、提高經貿合作水平、推動兩國在文化、教育、旅游、新聞等領域的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和協調在內的發展中埃關系四點建議,得到穆巴拉克總統贊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訪問埃及,同埃及總理艾哈邁德•納齊夫舉行會談,提出加強兩國企業間聯系、探索擴大雙邊經貿合作新途徑和新方式、加強旅游合作等具體建議。此外,李肇星外長還于9月出席中阿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期間訪問埃及。經貿合作: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率大型經貿代表團訪埃,同納齊夫總理共同主持召開廣東-埃及經貿合作洽談會,雙方共簽署總額為11.56億美元的貿易、承包和投資合同;12月,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率由27人政府代表團和100多名企業家代表團組成的大型經貿代表團訪埃,與埃共同舉辦“中國—埃及經貿合作研討會”,與埃方簽署總額近1億美元的生產協議和合作意向書。2004年,在國別政策進口財政補貼項下進口了埃部分大理石、亞麻等。司法、文化教育交流與科技合作及其他往來:1月,中埃簽署《中埃廣電合作諒解備忘錄》。5月,埃及在京舉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周活動。中央電視臺外文頻道CCTV-9已在埃成功落地,被譽為“中國之窗”的《今日中國》雜志在開羅設立分社。中國援建“遠程教學”項目進展順利,雙方已簽署二期項目立項換文。2004中國教育展在埃舉行,雙方就建立“21世紀虛擬學校”達成諒解備忘錄。軍事往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上將、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中將等9個軍方高級代表團相繼訪埃。埃及國防和軍工生產部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元帥等訪華。

  中國駐埃及大使:吳思科。館址:14 BAHGAT ALY ST. ZAMALEK CAIRO EGYPT;電話:(00202)7361219;傳真:7359459。商務處地址:22 BAHGAT ALY STREET,ZAMALEK CAIRO 11211 EGYPT;電話:7354316;傳真:7358729。

  埃及駐中國大使:阿里•侯塞姆丁•馬哈茂德•希夫尼(Aly Houssam El-Din Mahmoud El-Hefny)。館址:北京建國門外日壇東路2號(No.2,RI TAN DONG LU,BEIJING,100600 CHINA)。電話:(008610)65321825/65322541,傳真65325365。商務處電話:84405410/11,傳真:84405412。

  【同美國的關系】 納賽爾時期,埃美關系比較緊張。1967年“六•五”戰爭后,埃宣布同美斷交。1973年“十月戰爭”以后,埃美關系明顯改善和發展。1974年2月兩國復交。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后兩國關系日趨密切。美國自1979年起每年向埃提供21億美元的援助。1998年,美埃簽署協議,商定美在未來10年內每年減少5%對埃經援,至2008年減至4.07億美元。2004年,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和外交方面繼續保持密切往來。4月,穆巴拉克總統訪美,同布什總統就中東和平進程、伊拉克問題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雙邊關系舉行會談。5月,美國會批準向埃提供3億美元的新增援助。6月,埃美簽署建立合格工業區協定,埃據此可向美市場免稅出口該工業區產品。7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訪埃,同穆巴拉克總統等埃領導人就地區熱點問題、埃民主改革等舉行會談。9月,蓋特外長在聯大會議期間會見美國務卿鮑威爾,就地區熱點問題和雙邊關系交換意見。11月,美國會批準向埃提供約18億美元援助,其中13億軍援,5.53億經濟援助。

  【同獨聯體國家的關系】 1943年,埃及與前蘇聯建立了公使級外交關系,1954年升為大使級關系。納賽爾時期,埃蘇關系密切。薩達特時期,埃蘇關系逐漸惡化。1981年9月,埃以“參與反政府陰謀活動”為由驅逐蘇駐埃大使。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后,兩國關系逐步改善,1983年雙方簽署了貿易、文化、漁業合作協定。1984年埃蘇互派大使。1991年蘇聯解體后,埃承認各國獨立,并與大多數獨聯體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04年3月,穆巴拉克總統致信普京,對其連任俄羅斯總統表示祝賀。5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俄羅斯,與普京總統等領導人舉行會晤,并就在石油、天然氣和醫藥等領域合作簽署了三項協議。9月,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埃。11月,俄總理弗拉德科夫訪埃。

  【同歐盟國家的關系】 納賽爾時期,埃同主要西歐國家關系冷淡。薩達特上臺后開始注意改善同西歐國家關系。1973年“十月戰爭”后,埃同西歐國家關系有較大發展。歐盟國家是埃的主要貿易伙伴,埃在歐盟享有最惠國待遇。穆巴拉克總統執政以來,頻繁出訪歐盟國家,雙方保持密切往來。歐盟是埃最大貿易伙伴,2003年雙邊貿易額達69.4億美元,歐盟對埃投資達5.84億美元。2004年1月,穆巴拉克總統會見正在埃度假的英國首相布萊爾。3月,訪問意大利、法國和英國。4月,訪問德國、法國。6月,歐盟決定向埃提供3.51億歐元贈款,用于埃加強貿易、改善服務和教育技術培訓等。9月,埃同歐盟簽署三項協議,歐據此將向埃提供1.12億歐元的無償援助。10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意大利、法國。1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德國、西班牙。蓋特外長出席在荷蘭舉行的歐洲-地中海國家外長會議,討論伊拉克、中東局勢和經濟社會發展問題。

  【同蘇丹的關系】 蘇丹是埃在非洲的最大鄰國,歷史聯系密切。埃以和約簽訂后,蘇丹是三個未同埃斷交的阿拉伯國家之一。1985年4月埃接受蘇前總統尼邁里政治避難,兩國關系一度冷淡。1987年2月,蘇總理邁赫迪訪埃,雙方簽署了埃蘇《兄弟憲章》,以取代1982年簽訂的《一體化憲章》。1989年6月4日,邁赫迪政府宣布廢除同埃的聯防協定,埃蘇關系惡化。同年6月蘇建立以巴希爾為首的新政權后,埃率先予以承認。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后,兩國關系再度趨冷。1995年6月,穆巴拉克總統在埃塞俄比亞參加非統首腦會議途中遇剌脫險后,指責蘇丹為幕后策劃者。1999年12月以來,埃蘇關系逐漸緩和。2004年1月、4月、7月、12月,蘇丹總統巴希爾訪埃。6月,奧貝德總理訪蘇,祝賀蘇政府同反對派達成和平協議。10月,穆巴拉克總統出席在利比亞舉行的達爾富爾問題五國首腦會議。10月,埃在開羅召開蘇丹政府同主要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第二輪談判,推動蘇民族和解進程。

  【同沙特阿拉伯的關系】 埃同沙特一直在經濟、人員交往和宗教事務方面有密切的合作關系。1979年埃以和約簽訂后,沙同埃斷交。1987年11月,沙、埃恢復外交關系,沙恢復了對埃的經援。海灣危機爆發后,埃應沙特要求派兵駐沙,沙決定免除埃所欠債務,并向埃提供新的無償經援15億美元。2004年1月、3月,沙外交大臣費薩爾訪埃。3月,沙特王儲阿卜杜拉訪埃。

  【同伊朗的關系】1979年,埃伊關系因埃同意被廢黜的伊朗國王巴列維在埃避難而惡化,并于同年5月中斷外交關系。兩伊戰爭期間,埃支持伊拉克,埃伊關系繼續緊張。海灣戰爭后,兩國矛盾加劇。近年,埃伊關系出現改善勢頭,雙方頻頻相互示好,各層次往來與接觸增多,兩國利益代表處基本恢復斷交前的使館職能。2001年,伊外長哈拉齊兩度訪埃,就恢復雙邊關系和加強伊斯蘭世界聯合等問題進行磋商,并醞釀舉行兩國首腦會晤。2003年 1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訪埃并同穆巴拉克總統舉行會談,實現了兩國元首自1979年以來首次會晤。

  【同土耳其關系】埃、土兩國在中東、海灣等重大地區問題上有共同利益,兩國經濟、貿易和軍事關系比較密切。1985年,穆巴拉克總統訪土是埃國家元首70年來對土的首次訪問。1992年4月,雙方達成每年舉行首腦會晤協議。近年來,土以(色列)關系不斷加強,引起埃不安。埃努力做土工作,牽制土以關系發展。1998至1999年,穆巴拉克總統共3次訪土,包括1998年10月穆親赴土調解土敘(利亞)關系危機。2001年土接待沙龍訪問后,埃土關系陷入低谷,埃外長警告土不要只顧與以發展關系而陷入麻煩,穆此后再未訪土。2004年,埃土關系有所改善,穆巴拉克總統2月訪土,是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訪問。6月,土副總理兼外長居爾訪埃。

  【同敘利亞的關系】 敘強烈反對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約并于1978年9月同埃斷交。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后,主動改善同敘關系。1989年12月27日,埃、敘兩國正式復交。2000年7月,敘總統巴沙爾上臺后,雙方往來進一步密切。2004年3月、9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敘。4月、7月,敘總統巴沙爾訪埃。3月、11月,敘副總理兼外長沙雷訪埃。

  【同利比亞的關系】 利比亞1969年“九•一”革命后的最初幾年埃利關系較為密切。薩達特執政以后,雙邊關系冷淡,1977年兩國發生邊界武裝沖突。薩達特訪以后,雙邊關系迅速惡化并導致兩國于1979年斷交。穆巴拉克上臺后,重視并努力改善對利關系,取得了積極效果。1989年10月兩國元首互訪,結束了兩國長期交惡史。1991年雙方正式達成協議,取消邊卡和海關,兩國人員憑身份證自由往來。2004年1月、5月、10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利。2月、3月、7月,利領導人卡扎菲訪埃。4月,埃總理奧貝德訪利。

  【同約旦的關系】 約旦政府曾因反對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于1979年4月1日與埃斷交。1984年9月25日,約宣布與埃復交。海灣危機爆發后,兩國因立場相悖,雙邊關系發展受阻。1994年,雙方關系全面恢復。近年來,埃、約在中東和談等問題上保持協調,曾促成巴以簽署《沙姆沙伊赫備忘錄》并聯合提出埃、約和平倡議等。2004年2月、10月,穆巴拉克總統兩度訪約,3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訪埃。雙方就中東、伊拉克問題等交換看法。

  【同巴勒斯坦的關系】 埃是最早支持巴事業的阿國之一。巴解組織成立后,埃即給予堅決支持。埃以媾和后,埃巴關系降到最低點,巴解駐開羅辦事處被關閉。1987年11月,埃重新開放巴解駐開羅辦事處。1988年11月巴宣布建國后,埃即宣布承認,巴解駐開羅辦事處也隨之升格為大使館。海灣危機期間,由于雙方立場不同,雙方關系再度跌入低谷。海灣戰后,雙方逐步恢復高層往來。馬德里中東和會后,埃為推動巴以和談取得積極進展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2004年5月,穆巴拉克總統提出“勸談促和”新倡議,多次派外長蓋特、情報局長蘇萊曼等訪巴促談。2004年,巴總理庫賴五次訪埃。11月,埃及在開羅為阿拉法特舉行隆重葬禮,各國政要出席,埃外長蓋特和情報局長蘇萊曼隨后護送其靈柩返回拉姆安拉。12月,埃外交官代表團赴巴監督巴大選。

  【同伊拉克關系】埃及曾是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拉克最積極的阿拉伯國家之一。埃伊關系密切,埃在伊有逾百萬勞工。兩伊停戰后,埃同伊拉克、約旦、也門三國于1989年2月組成阿拉伯合作委員會,并先后在四國首都舉行過4次會議。

  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后,埃堅決反對伊入侵科威特,同伊斷交,并派4萬軍隊參加美領導的海灣戰爭。埃近百萬勞工大部分返埃。戰后,埃積極呼吁解除對伊制裁,協助伊回歸阿拉伯陣營。2000年11月,埃、伊恢復外交關系。分別向對方首都派駐代辦級外交官,履行大使職責。兩國經貿關系1998年來在“石油換食品”框架下有較大發展。2001年拉馬丹副總統訪埃時雙方簽署了《埃及和伊拉克建立自由貿易區協議》。

  2003年美發動對伊拉克戰爭之前,埃反對美對埃動武。伊戰結束后,埃強調應盡快結束外國軍隊對伊占領,主張聯合國應在重建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2004年11月,埃成功推動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在埃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伊拉克鄰國、8國集團成員、中國和部分地區組織代表出席。2004年3月、11月,伊拉克臨時政府外長茲巴里訪埃;7月,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訪埃。

  【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系】2004年1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訪埃。2月,也門總統薩利赫訪埃。3月,巴林國王哈馬德訪埃。奧貝德總理訪問科威特。5月,穆巴拉克總統出席在突尼斯舉行的第16屆阿拉伯首腦會議。7月,巴林國王哈馬德訪埃。10月,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摩洛哥外交大臣伊薩訪埃。11月,穆巴拉克總統赴阿聯酋吊唁阿前總統扎耶德,并會見新總統哈利法。12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科威特、巴林,分別同兩國埃米爾舉行會談。

  【同以色列的關系】 1980年2月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此后雙方雖在交通運輸、旅游、環保、農業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合作,但總體關系受制于地區形勢發展,比較冷淡。2001年11月,因以巴爆發大規模沖突,埃召回駐以大使。2002年4月,埃宣布除為爭取地區和平而進行的接觸外,中斷一切與以聯系。2004年,穆巴拉克總統多次同沙龍總理通電話,并派國情局局長蘇萊曼等訪以,推動巴以和談。3月、6月,以副總理兼外長沙洛姆訪埃。12月,埃美以三國簽署合格工業區協議,這是埃、以自1979年簽署和平協議以來在貿易和工業方面簽定的第一份戰略性伙伴關系協議。

  【同非洲國家的關系】 由于非洲國家與埃及歷史、文化淵源深厚,且對埃國家安全特別是水資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因此非洲國家在埃及對外政策中占據突出位置。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后更加強調埃的非洲屬性,重視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2004年3月,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塞內加爾總統瓦德訪埃。7月,埃及外長馬希爾出席在埃塞俄比亞舉行的非盟首腦會議。12月,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訪埃,同穆巴拉克總統舉行會談。

  【與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關系】 與其它國家:2004年1月,馬里總統杜爾訪埃;斯洛伐克總統舒斯特首次訪埃。2月,穆巴拉克總統對土耳其進行工作訪問。4月,蒙古總統巴嘎班迪訪埃。與其它國際組織:1月,非洲議會領導人會議在埃召開。2月,馬希爾外長出席第四屆伊斯蘭8國首腦會議。5月,馬希爾外長出席在約旦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6月,世界銀行宣布將在今后3年內向埃提供4.5-5億美元的優惠貸款,用于投資埃一些大項目。8月,蓋特外長出席在南非舉行的第14屆不結盟運動外長會議。9月,蓋特外長赴美出席第59屆聯合國大會。11月,穆巴拉克總統出席“非洲新伙伴計劃”首腦會議,會上同意下一屆會議將在埃舉行。12月,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決定接納埃及為該組織觀察員。

 
亞洲簽證 亞非簽證 美洲簽證
歐洲簽證 商務簽證 旅游簽證

熱門國家簽證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隨機閱讀

更多
  • 簽證咨詢 & 簽證辦理
  • 認證辦理
  • 國際機票
  • 企業合作洽談
  • 工作日9:30—17:30處理咨詢事宜
    其他時間僅處理辦理中的業務和緊急事項